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据艾瑞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
近年来,大家都在企盼并体验,电子商务逐渐与传统零售业分庭抗礼,最后是否会完全替代传统零售业?
究其原因,其实很好理解。
相对电商而言,实体店需要承担商铺的租金以及相应的水电费、服务费等固定成本,因此商品价格必然较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网店,市场出清意味着供求均衡,所以在过去几年实体店几乎是以一种被碾压的态势遭到了网店的封杀。
但是,近年来看,电商似乎也不那么好做了。
随着电商生态越来越成熟,用户也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电商战场,各平台内部竞争日益激烈。
按照电商平台的模式,销量越高,搜索排名越靠前,这一点对于老店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对于后来者,几乎是没有留下一点情面,相应地,流量和推广、运营费用也水涨船高,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
所以对于现在入驻电商平台的一些商家,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后来者再难居上”的死循环。
而且我们发现,电商自身也存在硬伤。
首先,看得见摸不着,网店“买家秀”永远和“卖家秀”差距甚大;
第二,时效与售后问题,在网上下单后往往要几天才能拿到东西,“花钱还要考验耐心”确实给人一种不好的消费体验,最重要的是“人的喜恶是会变的”,也许几天后拿到了突然又不想要了;当然也许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发现实物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只好退货。
自此,电商先把实体店干得差不多了,自己却也走进了困境。仿佛一个段子一样。
接下来的故事更像段子的。我们发现,电商干掉实体店后,自己又开起了线下店。
比如,唯品会在上海虹桥、松江、闵行七莘路等多个商圈开了定位比唯品会低一些的唯品仓;今年年初,唯品会宣布要在安徽合肥开城市奥特莱斯,该项目将集轻奢重奢百货为一体。
作为品牌折扣商的唯品会曾被业界评为“线上奥莱”,后浪没有拍死前浪,却变成了前浪。
近日,洋码头再步唯品会后尘。8月17日,洋码头宣布落地重庆渝中区的首家旗舰店,并计划在三年内在100家城市开设超过1000家全球优选线下店。
电商又开始走入线下,这个怪圈由来已久,诸如天猫、京东、小红书、聚美优品等等,知名玩家早已悉数入局。
电商实体店,和传统零售实体店不同,这是一种把线上和线下合二为一的购物模式,试图解决电商或实体店单一零售场所面临的困境。
集各家所长,看起来很容易理解,却还是需要很多时间来验证。
我们把时间拉回几年。
彼时电子商务发展如日中天,确实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但传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却仍根深蒂固于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在中老年或较为保守的消费者心中,看不到产品,看不到服务人员,甚至连宣传广告都是虚拟的,他们心中会觉得没有保障。另外售后也是一个因素,快递人员只管送货,如果货物或服务出了问题,维权将是一个较为繁琐的过程。
因此,从线上走到线下,电商实体店有相当的生存空间,至少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与销售人员沟通,提出你的诉求,解决你购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像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其实体店更多的处于体验阶段,也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连网络销售的补充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探探路。
从现有不同电商与电商相关行业的实体店尝试情况来看,电商实体店的商业模式还未建立,更谈不上成熟。是依靠店内销售赢利,还是通过店内的渠道,来辅助网上销售,目前还没有实证的成功经历。
在传统的零售业与电商之间,电商实体店是否能生存与发展,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消费理念的转变与更新过程。
电商最大的软肋是体验性与售后服务。这两点则是传统零售商的优势。
电商实体店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可以做好售后服务这块,但对于产品的体验性。对于实体产品的展示,店的面积是很大的制约因素,而如果只是虚拟展示,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高,电商实体店很难成为主要的信息接收源,有那个时间精力,当然用碎片时间拿着手机或PAD看了。
总结而言,在顾客的消费理念颠覆性的转变之前,电商实体店还只能作为网络销售的辅助手段而存在,无法实现单店赢利。而实体店的成本因素又不容忽视,烧钱可以,但效果很难在短时间量化。
从未来展望角度上看,如果把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全面打通,就意味着在平台、仓储、渠道、店面维护等环节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多平台分配客流,为每个顾客打造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改进经营模式等,都会让我们商业的发展不断接近本质。
商业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或提高效率,电商的兴起是提高了购物的效率,但没有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现在的电商实体店,就是在电商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用户体验,这个趋势是符合商业本质的内在逻辑的。
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只是现在一统江湖需要文武双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欧睿数据关键词:
数据智能决策,决策智能化,智慧需求链,oIBP算法,供应链管理,上海欧睿,需求驱动时尚业供应链数据智能服务,FMDS,,欧睿智慧供应链